一桩婚事八个媒人分走8万彩礼 跨省接力婚介乱象。在不少农村地区,彩礼定价已经超出两个家庭的掌控。原先的“土红娘”形成了一套讲究时效的规则,把熟人社会扩展成跨省信息网络。这一头是上千个本地大龄男子急着完婚,那一头则是几百个摸不清底细的外地女人宏琳优配,通过多个同行搭线,彩礼价格也在中间不断叠加,可能从几万涨到20万,最快几天就能促成。
近日在广州农村的一起案件庭审中,这样的媒人链条长达8人,分走了10万彩礼中的8万。当事男子40岁,母亲着急他的婚事,最后找到38岁的相亲对象,第二天领证结婚后才发现女方有精神问题。类似的结局并非个例,这些婚姻如何走到这一步?其中既有谎言的滋生,也有市场双方的“共谋”。
董超曾做过一年多的跨省接力媒人。他和湖南当地四个媒人一起,给一个河北农村男人介绍了一个湖南女人。跟男方父母谈好价格后,董超带着一家三口去湖南见女方。但现场出了岔子,链条中间的一个媒人失联了一天半,导致他们只能在酒店干等。董超解释,这是为了保护相亲者的联络信息,防止跑单。然而,这种情况常有发生。有时他会带着男方去到女方的城市宏琳优配,却发现女方突然改变主意不愿见面。
入行前,董超在一线城市做大宗贸易的工作,后来辞职回到老家山东,决定转行做媒人。起初他在济南和师父一起做同城婚介,信息网络围绕地理空间搭建起来。同城媒人惯常的手法是收集单身男女的信息,并通过熟人关系编织网络来提高成功率。刘成良教授认为,这种网状结构在乡村媒人圈已十分普遍,也是职业媒人的核心竞争力。
入行一年后,董超开始尝试跨省闪婚。相比同城婚介宏琳优配,跨省的客户多为出身农村的大龄男青年,急于结婚。收费也从原来的500块逐渐涨到一万。董超发男方资源,湖南、湖北等地的红娘给他提供女方资源。迅速成婚后,不少售后问题也会出现,如夫妻不和等。
在江西余干县,32岁的江辰用一周时间跨省闪婚了一个广东女人。初见第二天就登记结婚,婚后一周发现妻子隐瞒了患有糖尿病且无法生育的事实,父母让他离婚,退彩礼成了麻烦事。同样,安徽男子刘文在婚后第二年提起离婚诉讼时,才得知自己转给媒人的20万彩礼,妻子只收到了10万。
甘肃庆阳某镇的老赵十年前做起职业媒人,媒钱从最初的一千块钱涨到了两万多。老赵常在村里走动,寻找需要相亲的人。陈栋良记录下老赵提到的一项指标:媒人们会统计男方的兄弟数量,以评估彩礼价格。老赵还会使用“错配”策略,抬高彩礼价格。
董超从业七年,手机里存了5000多个男性相亲者,600多个女性相亲者。男女比例决定了市场规则,媒钱都由男方掏。女方的终端媒人负责跟她及家人谈好彩礼,再沿着链条逐一报价,叠加每个媒人的费用。董超最近做成的一单里,一个河南女人要了12万彩礼,媒钱收5万,总报价17万。
筛选男女资源时,媒人也会提防骗婚者。上个月,董超遇到一个疑似骗婚者,最终拒绝了对方。他经历过不止一起离婚纠纷,但合同签过,媒人不担这个责任。一些离婚纠纷发生后,男方家属并不会第一时间选择维权,而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想把事情闹大。
在华北平原的村庄,一桩“骗婚丑闻”直接以寻人启事张扬出去。新媳妇是三组媒人接力介绍来的,婚礼第二天就跑了。出事后宏琳优配,部分媒人退还了钱,但也有人反问:“一人1000块不多吧?”此外,还有一些男方家属在纠纷发生后选择继续与媒人合作,希望通过再次闪婚解决问题。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